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

法國@蔚藍海岸

  法國蔚藍海岸有著可愛的陽光城市-尼斯,地圖看起來很大,但其實很快就走遍了整座城市。從火車站下車後首先經過的是Notre-Dame大教堂,很有古老味。接著是商店和百貨公司林立的Shoppping區,經過了噴泉後再來是氣氛截然不同的 Old-Town。Old- Town 裡面充斥著賣各式各樣食物雜貨的小攤販,有花束盆栽、新鮮麵包、水果飲料、精緻的手工藝品、甚至還有果實種子等等,其中撲鼻而來的是海的氣味,伴隨著一間接著ㄧ間的海鮮餐廳。


##CONTINUE##
  經過Old- Town之後是城堡區,雖然已經亮麗不再(可以說是毀壞的廢墟),但從高處眺望整座城市,將美麗的蔚藍海岸映入眼簾的感覺真是棒極了。那天陽光很耀眼,照著海水閃閃發亮,天很藍,與海連成了一條細線,人們躺在石子攤上享受日光浴,或戲水玩樂,或下水盡情游泳,或沿著海岸溜直排輪。

  
  中午我們在Old- Town吃了一家很棒的海鮮餐廳,點了貝類(mussel)、生蠔、魚、薯條、還有巧克力慕斯當甜點^^。海鮮不僅來了很大盤,更是非常的新鮮美味,魚有兩種(鮭魚和一種叫tonica的魚),淋上鵝黃色微鹹的 sause真是絕配。因為有了午餐的美好經驗,我們晚餐繼續在Old- Town找了間看起來更高級的餐廳覓食。我和M分別點了海鮮的義大利麵和比薩,各各都讓我們非常驚艷。用心的廚師將各種海鮮切的細細,加上橄欖油和簡單的香料調味做成義大利麵,而比薩更是我所吃過用料最多最豐盛的,不僅有大片的魚隨著烤的酥脆的麵皮入口,更有蝦子章魚等小配料點綴,太讚了!於是我們又花了好幾歐,點了蘋果派當甜點 :ㄧ層層加上萊姆酒的派皮,加上浸漬到入口即化的蘋果,超越了我們期待中的香甜美味。

  吃飽喝足後步上走回火車站的路,晚上的尼斯簡直變了一個樣。少了觀光客的繁華,多了幾群看起來怪怪在街上聊天的青少年,變的有點詭異。我們驚險的趕上了倒數第二班的火車,舔了舔嘴,想把剛剛的美味留著久一點。


  在蔚藍海岸的另一個夜晚我們去了 Monaco,到處都是豪華的飯店與賭場,真是有錢人去的度假勝地。我換上了黑色的細肩小禮服,M穿了襯衫和皮鞋,彷彿搭上了這輝煌亮麗的光芒一般。我們去了其中一個Casino想嚐嚐有錢人的滋味,不過我們始終不是有錢人,幸運之神也沒有眷顧我們,這趟旅程當然就也就無法變成五星飯店之旅。夜深回家,雖然脫去了華麗,Monaco的身影卻久久停留在我腦海裡,就像湛藍的 French Riviera,我知道有一天他們終究會在我某個旅行的map再次出現。而我,正期待著!

2007年9月9日 星期日

法國@薄酒萊

  法國酒也許在法國的浪漫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所以來到法國的我們也跟著去酒莊瞧瞧釀酒的滋味,感受一下那手拿高腳杯的美妙。在薄酒萊我們淺嚐了紅酒,也學習到了正確的品酒步驟。薄酒萊的紅酒香氣色澤都很不錯,但我和M從不是酒的 fans,所以也許令酒莊的老闆失望了。
  
  薄酒萊的酒香風光很美,到處都是葡萄園。ㄧ路上看到了比手掌還大的玫瑰花、ㄧ整片的麥田、看起來很可口的小紅莓小藍莓、深橘色的脫殼蝸牛、還有一些用石頭打造的圍牆、排排站好可愛還吃我蘋果的小山羊....記憶的藍圖也許就是迷路的路線,但我們終究是找到了正確的路。
##CONTINUE##
  回途中我們遇見了一棟從圖畫走出來的房子,是那樣的細膩,那樣的動人,尤其那玻璃窗映射的藍天,本身就是另一幅美麗的畫。我厚臉皮的去玩了前院的盪鞦韆,享受著整個薄酒萊的美麗風光。這是我第一次盪的那麼起勁,久久都捨不得離開,因為我好像走進了另一個世界,一伸手就可以碰到藍天白雲,一探頭就又是一抹清新的綠,令人心曠神怡。雖然我跟M不懂得品酒,但我們卻沉浸在這醉人的薄酒萊裡。

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

法國@里昂

  里昂是法國第二大城,給我的感覺卻如小鎮般親切可愛。整座城市由隆河貫穿 ,河水在陽光下顯的耀眼連空氣都受到感染而河岸是一座座的小池子,許多父母帶著小孩戲水。黃昏的河岸就更美了隆河彷彿水上的調色盤,將天空的雲彩映在每個人的眼睛裡


##CONTINUE##
  晚餐我們吃了一家叫 en-case的小店,很特別 似鹹的鬆餅,但比較薄,我點的是雞肉洋蔥,而M點的是魚加上特別的香菇,滋味都不錯。後來點了巧克力與香蕉口味,是蜂窩狀的格子鬆餅,隨著巧克力甜蜜的融化我們的心也融化著


  
  夜
晚的隆河點亮了燈,像是換上了晚禮服,準備赴宴我跟M牽著手在隆河漫步,享受著里昂的悠閒,也許,這就是法國的浪漫

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

法國@巴黎

  巴黎也許是浪漫的代名詞,總覺得在這美麗的花都裡必定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。也因為這樣,全世界的遊客蜂擁而至,讓巴黎不再是幻想中的巴黎。
  儘管如此,那份期待的悸動總是
在的!在這,口裡講著不熟練的法文、手裡握著熱騰騰的可麗餅、眼裡映著塞納河畔、心裡懸著奧賽美術館的那幅畫,生活,也許就是現實中的浪漫。


  

##CONTINUE##
  
  巴
黎鐵塔比我想像中的壯觀許多,聖母院(Notre-Dame)的華麗雕刻也讓我象深刻,不過羅宮裡的三角玻璃卻比我腦海裡的小,可能是達文西密碼拍攝的手法太過搶眼,才讓我有過多的期待。羅浮宮裡就是個博物館,和大英博物館ㄧ樣擠滿了觀光客,有名的蒙娜麗莎其實是幅四開的小畫,卻被層層的警戒線所包圍,在寫著 No Flash 的標語下仍然感受到無數的刺眼白光,連我都疑她的微笑是否表的太勉強了。

 

 





  

  塞納河畔表現著巴黎難得的悠閒,有著幾間小餐廳、賣舊書的小攤子、街頭素描畫家、表演的藝人等等,好像經過了賽納河畔,就更有一分巴黎風情塞美術館在巴黎最後ㄧ個景點,雖然只剩下一個小時讓我驚呼連連。不僅館內的佈置與裝潢表現出獨特的品味,印象派畫家更讓我震撼。梵谷、莫、雷諾瓦等大師畫作,書本翻閱果然大不如親眼所見,那富有生命力的筆觸不知讓多少駐留在他們畫作前的人們深受感動,而我,也是其中沉醉的ㄧ個。

  我的法文老師是法國人,每當他貶低巴黎,說著巴黎怪人多不適合居住的時候我總是帶著滿腦子問號? 到了當地突然浮現他的話而心有戚戚焉巴黎現實生活的ㄧ面,果然如傳聞般不堪。因為法國人愛狗,所以走路隨時要小心狗大便,而且捷運車站又臭又髒,乞討的遊民帶著一股尿味有時想給巴黎一個機會,想等非旺季再好好的欣賞她一次,否則在我心中巴黎的浪漫就只剩下巴黎的名字,如此而已

註:
圖1:巴黎鐵塔
圖2:聖母院(Notre-Dame)
圖3:
塞美術館(Musee d'Orsay)
圖4:搶拍
蒙娜麗莎的人群
圖5:羅浮宮(Louvre-Musee)

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

倫敦近郊@劍橋&溫莎堡

  劍橋給我的感覺是可愛的小城市,不僅建築漂亮,街上的人們大多帶著笑容。花了三磅去參觀有名的國王學院,非常值得。裡面的教堂壯觀華麗,有著強烈的設計感,畢竟是花費了三十幾年的時間才完成,雕工精細不在話下。在學院裡可以看到用功的學生和有威嚴的教授,體驗了世界一流學府的感覺。
##CONTINUE##
  另一個在劍橋有名的 must do 則是沿著康河撐篙,欣賞著劍橋大學的美景。幫我們撐篙的是劍橋的大學生,一個金髮帥哥,配著濃濃的英國腔一邊幫我們介紹有名的建築和劍橋歷史,簡直是迷死人了。康河的風景很美,ㄧ路上不停有天鵝和小水鴨陪伴著,是另ㄧ種悠閒的快樂。不過唯一的缺憾是劍橋大學有很多學院標示 Private ,不讓旅客參觀,真的很可惜。

   我們去的第二個倫敦近郊是溫莎堡,溫莎堡的外觀並不像童話世界裡的城堡浪漫,反而添了幾分古色,幾分莊嚴。因為溫莎堡是現在唯一有活人居住的城堡(英國女皇會來避暑),所以安全檢查也特別的嚴格,到處可見巡邏的守衛。溫莎堡的導覽含在門票裡,隨著導覽ㄧ步步參觀了有名的 Queen Mary's Doll House , King&Queen's bedroom, dining room...etc.華麗自是不在話下,金碧輝煌的佈置與擺設也讓我眼睛ㄧ亮,但可惜的是不能拍照。城堡周圍的花園也很美,英國玫瑰大朵又開的燦爛,彷彿自己都知道出身貴族呢!

  這次去倫敦近郊的劍橋與溫莎堡都是坐火車,大約都是一個小時的路程,不算遠,火車座位很舒適,還可以看看窗外風景。之前做功課時有考慮便宜的巴士,但後來聽別人說又擠又不舒服,還要花火車兩倍多的時間,所以我們就花多一點錢嘗試坐火車,感覺也不錯歐。

註:
圖1:劍橋康河
圖2:劍橋國王學院
圖3:溫莎堡

倫敦@ Real Life

  在倫敦我們住了兩個Hostel,第一個是位於Holborn Station附近的 Pickwick Hall。那是一間溫暖的民宿,主人是傳統的英國老先生,Patrick,很有想像中的紳士味道。我們抵達倫敦的時間是早上五點,到Hostel也才七點多,還不能Check-in,Patrick卻熱情的讓我們先吃早餐(雖然只是簡單的牛奶+Cereal和塗果醬的麵包) ,而且讓我們免費先寄放行李,更有免費的電腦可以上網。房間雖然沒有Hotel那樣舒適,倒也寬敞整齊,還有一大片的落地窗可以看到窗外風景,吹著倫敦的風,廁所浴室雖共用也還算乾淨。
##CONTINUE##
  住在PickwickHallㄧ切都好,除了付錢時我太緊張旅支簽錯名,M帶了不符電壓的充電器讓房間跳電,還有我ㄧ早上廁所忘記帶鑰匙把我們鎖在門外 ....等等妙事...真的...ㄧ切都好.^^

  第二個Hostel是在歐洲行的最後幾天(因為必須回倫敦搭飛機回去) ,我們選擇在市區中心近Picadilly Circus Station的Picadilly Backpacker。這間看的出來有系統化的管理,門禁很嚴,但是住宿品質卻很糟糕。不僅空間非常小,攤開了兩個行李箱就幾乎把通道佔滿了,走路都很困難。而且因為正在施工,空氣不流通,沒有風景可言,盡是磚筋水泥,讓最後幾天感冒咳嗽咳不停的我更嚴重了。不過唯一的好處是可以走路到西敏寺、大笨鐘、倫敦眼、白金漢宮這些景點,也算是用品質換取時間。但再讓我選一次的話我還是會去住Pickwick Hall,多花那二十分鐘搭Tube(註1)

  倫敦最有名的休閒當然是看歌劇,有名的劇院以及半價亭(註2)幾乎都圍繞在整個 Leicester Square Station附近。這次我們看了Mamma Mia和 Mary Poppins,都是輕鬆可愛的小品。原本以為Mamma Mia的場景變換很厲害了,沒想到 Mary Poppins 更勝一籌,為觀眾製造的無限的驚喜。我建議可以在欣賞前上網看看內容摘要,因為對我們非英語系國家的人來說,倫敦劇院那濃濃的英國腔真是不好懂,有時候笑點來了你卻笑不出來就真是尷尬又掃興了
  
  
  
  倫敦的上下班時間
是忙碌的,總是可以看到急忙的人潮出現在各個車站裡,所以Tube的價錢才會有分尖峰時刻和離峰時刻。倫敦的上班族打扮的體面,可能是紳士的既定印象,襯衫西裝總在身上,而職場幹練的女性也不惶多讓身套裝加上高跟鞋更是隨處可見暑假,加上了觀光客的來襲讓忙碌的倫敦更顯擁,所以別只忙著拍照,看緊包包才是最重要的。


註1: Tube是倫敦的地鐵,很古老所以設備老舊,空氣不太流通,通勤時間擠到爆。 
註2:半票亭有賣當天特價的票,可以早點去排隊多參考多比較
。 
圖1:Pickwick Hall
圖2:Prince of Wales Theater
圖3:King's Cross Station

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

倫敦@建築與博物館

  倫敦是一個充滿觀光客的城市,就像紐約,一開始給我的感覺並不太好。從機場到市區的Tube上盡是冷淡與忙碌的人們,似乎傳達著不歡迎照相機的心情。但是路上帶點古香又精緻的房子倒是映襯了我腦海中的歐洲,比交通繁亂的紐約好的多。
##CONTINUE##
  在倫敦街道上走著是種享受,因為讓人嘆為觀止的建築不停出現,尤其是維多利亞風格式的房子,在陽光的反射下格外動人。西敏寺、大笨鐘、白金漢宮的壯麗,千禧橋的美感、蘇黎世子彈建築的設計、與倫敦塔這座古老的城堡成為對比。
  倫敦最有名的當然是大英博物館,但深得我心的卻是國家藝廊(National Galley)以及V&A博物館(Victoria & Albert Museum) 。國家藝廊裡的人像畫館(Portrait Gallery) 是我最喜歡的部份,還記得那幅油畫,用大筆觸訴說著老人臉上的歲月痕跡,還有那躺在浴池裡逼真的半裸女體,讓我差點分不出來到底是攝影還是畫。

  V&A博物館更是令我驚艷,因為很少觀光客會去一探究竟,人少就令我逛的更加自在享受。V&A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裝飾藝術品和精緻的工藝品,讓人目不暇給,令外還有雕像、布料、家俱等等展區。 V&A中我最愛的是服飾區,可以看到以前的馬甲、高貴的禮服、手工精細的蓬蓬裙、到現在的休閒服都有。而且V&A外面是一座綠草地圍繞的大池子,逛累了就可以隨處坐著躺著,享受著午後的悠閒。

  碰巧的是,我愛的這些博物館都是免費參觀的(聽導覽還是要少許的錢) ,不過比起那些觀光景點 ,要排好幾個小時的隊伍,還要十幾磅、甚至幾十磅的門票,而內容又膚淺又不值得。我認為去倫敦這些免費又讚的博物館才是絕不能放過的行程。



註:
照片1: 倫敦Holborn地鐵站附近街景(接近我所住Hostel)
 
照片2: 西敏寺 (Westminster地鐵站)
照片3: 國家藝廊 (Covent Garden地鐵站)
照片4: V&A 博物館 (Knightbridge地鐵站)

Start

  想起出發的那天,期待已久。我在中正機場第一航廈,心情很複雜。一年多前我從美國回來的那一刻,也許是對異國氣氛的迷戀,還是身體內隱藏的旅行細胞被喚醒,上研究所後忙碌的生活逼的我極度渴望再次享受自由的天空。但無奈現實的存在,有資金不足和父母的壓力,大學畢業的那個暑假僅花在履歷表上那短短的一行字。夢想,始終懸在心頭。
##CONTINUE##
  與M在一起之後開始真正有旅行的動機,開始家教、開始打工、開始不買吸引目光的衣服鞋子、開始讓家人意識到我的認真、開始…想把夢想變成現實。
  而這一天終於到來,沸騰的血液難掩我的緊張與興奮,彷彿ㄧ閉上眼睛,就能呼吸到歐洲的空氣。而我,正蓄勢待發著,準備迎接燦爛的四十五天。

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

新網誌

  自從無名速度變的超慢,還任性的要求我寄雙證件驗證的時候,我就已經對他出現了反感。看M用了Blogger好像不錯的樣子,加上對Google的信心,我也申請了一個當網誌。雖然我已經用了無名好幾年了,畢竟有一些情感上的連繫,不過考慮了許久之後,還是決定放棄。再說剛從歐洲回來的我實在是想寫些遊記,延長美好的回憶,所以這個網誌就此誕生。


##CONTINUE##
註: M是我的旅伴,也是我的男朋友。